更新时间:2023-08-11 11:58:37
我国养殖险规模全球第一,农险市场蕴藏着巨大潜力,但普遍存在标的不清、理赔周期时间长、农户不满意、保险公司无法控制运营成本等问题。记者从苏州保险公司获悉,一批“黑科技”工具研发成功并投入使用,有望从根本解决这些难题,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助力。
生猪出险用上人工智能数学建模,拍照就能称重
生猪养殖险是一项政策性农业保险,投保后,养殖户饲养的生猪死亡,若符合理赔条件,可按重量获得赔偿。因此,养殖户报案后,保险查勘员会同畜牧站工作人员一起,将每头猪体依次过磅称重,或者结合死亡牲畜尸长来推测尸重,以获得准确的赔款数字。
太保总部联合中国农科院打造了一款农险智能化App——“e农险”,其中有一项应用就是生猪智能称重。简单来说,就是拍照就能给测出猪体重量。
记者从太平洋产险苏州分公司了解到,已经有查勘员体验到了这种便利。去年5月,常熟市支塘镇丰联村朱志群在太平洋产险常熟中心支公司投保育肥猪养殖保险,共投保育肥猪头数8118头。去年8月5日,接到朱志群报案,称其所饲养的22头育肥猪因病死亡。
“经动监所专家鉴定,该死亡育肥猪确系保单中约定疾病死亡,属于保险责任。”该公司农险部工作人员高凯表示。这一次定损,他没有用上磅秤,也没用上卷尺,而是掏出了一只手机和一枚1元硬币。将硬币放在猪体身上后,高凯打开“e农险”App,并将手机垂直向下拍摄整个猪体,软件立刻自动算出了称重结果和尸长。22头死亡猪体,
仅花费10分钟,就完成了定损。随后,他又采用传统方式,随机对8头进行了复核,显示准确率在70%左右。
太平洋产险农险事业部总经理许峰介绍称,该技术通过人工智能数学建模,实现智能测体重,其中关键的一环就是那枚硬币:“起到了一个对照的作用。”
生物识别给动物“刷脸”就能识别是否上了保险
过去普遍存在保险标的不清的情况,靠人眼难以区别动物的长相,但靠高科技就可以。
“智能化生物识别是未来农险发展的主要方向。”许峰介绍称,以前靠耳标、扫描芯片来确认生物是否是投保标的,今后有望“刷脸”识别。
太保总部联合腾讯科技正着力打造e农险生物识别平台。基于大量的神经网络模型训练,该平台可实现多生物种类的生物识别,有效确认承保标的,使养殖险承保验标和理赔查勘效率大幅提高,运营成本大幅降低。目前生物特征识别已包括生猪、奶牛、肉牛、牦牛,还有观赏鱼类。
动物的脸究竟有何不同?许峰透露,牛主要靠脸部的纹路,即“牛纹识别”,而猪主要是看瞳孔的不同。现在牛纹识别技术已经在内蒙古成功试点运用,识别度已能达到80%以上。
理赔更快多款气象指数保险上线“自动理赔”
气象指数保险以公开发布的气象数据作为理赔依据,不需要核定损失,触发条件透明、客观,赔付手续简单,理赔速度更快。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苏州气象指数保险走出了一条“优中取优”的道路。“1.0版本”中,保险公司拿到气象台出具的指数报告后,通知农户,内部走完理赔流程后就可以给农户支付赔款。近期上线的“2.0版本”中,在太保总部的支持下,大闸蟹气象指数保险等4款指数类产品自动理赔成功上线。该自动理赔系统在录单中植入气象指数监测模块,将第三方权威气象数据与业务系统对接,对气象数据进行实时监控,达到触发赔付的阈值就自动启动理赔程序。
去年8月,常熟市普降大雨,24小时降雨量在100mm以上,触发保险理赔,涉及该批次理赔的农户包括钱永生等共计38户。太平洋产险苏州分公司利用该险种开发的自动理赔功能,从触发报案到系统核赔仅需3分钟左右。
另一个大大提高效率的是无人机查勘。去年5月25日,苏州全市发生短时强暴雨,太仓一处小麦发生部分倒伏。保险公司派出无人机查勘员前往太仓浮桥镇三市村和璜泾镇雅鹿村协助查勘。人力查勘需半天完成的工作量,无人机一个小时内就可以完成。苏报记者 孙佳桦